相關內容
印度陶瓷業借歐洲能源危機東風,擴張市場份額
印度,緊隨中國與巴西之后,已崛起為世界第三大瓷磚生產國與消費國,其行業現狀與前景無疑值得我們深入探究。
在今天這期中,我們將探討印度瓷磚市場所面臨的挑戰與潛在的機遇。請持續關注!
印度瓷磚行業面臨嚴峻挑戰
印度陶瓷業正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。在過去的八個月里,天然氣、煤炭、運輸以及原材料價格的飆升,使得瓷磚生產商的生產成本急劇攀升。天然氣作為大多數瓷磚生產廠家的主要燃料,其價格的上漲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。此外,煤炭和天然氣價格的飆升也導致了電力部門的危機,進而引發了頻繁的停電現象,電費上漲的預期更是加劇了行業的困境。
印度作為世界瓷磚生產大國和消費強國,其陶瓷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。然而,生產成本的上升使得國內陶瓷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,進而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性。
報告顯示,2021年印度的瓷磚總產量實現了10%的增長,從23.18億平方米增至25.5億平方米。然而,盡管總產量和國內消費均有所增長,但印度的出口排名卻從世界第二跌至第三,被西班牙超越。這顯示出印度陶瓷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所下降。
從出口市場來看,盡管海灣合作委員會(GCC)國家對印度瓷磚征收了高額的進口關稅,導致銷售量從 9100 萬平方米驟降至 4500 萬平方米,但沙特阿拉伯仍然是印度瓷磚行業的最大出口市場。與此同時,科威特(3500 萬平方米;+96%)、伊拉克(2600 萬平方米;+13.5%)、阿拉伯聯合酋長國(2,300 萬平方米;+12.5%)等國家的銷售量也實現了顯著增長。此外,印度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了兩倍,對菲律賓的出口增長了 1000%,對約旦的出口增長了 427%。
然而,盡管印度陶瓷業在某些出口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但整體而言,其出口結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。亞洲大陸吸收了印度57%的出口量(2.74 億平方米;+1.6%),但非洲、北美和歐洲等地區的出口占比相對較低。這表明印度陶瓷業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
印度或許成為中國瓷磚業新的出口渠道
在過去一年里,印度的瓷磚進口量有所增長,特別是在拋光磚領域,價格差異顯著,達到了15%至20%。這種價格差異使得一些歐洲國家、巴西等地開始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反傾銷稅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中國瓷磚生產企業可能會開始更加關注印度市場,尋求新的出口渠道。而印度,作為一個重要的瓷磚消費國,其市場潛力不容忽視。一些港口城市如孟買、金奈、加爾各答和高知等,進口瓷磚的現象十分普遍,這為中國瓷磚進入印度市場提供了便利。
歐洲能源危機成為印度陶瓷業的機遇
能源幾乎占陶瓷產品制造成本的近三分之一,這使得歐洲350億美元的能源密集型陶瓷行業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陷入了困境。隨著天然氣價格飆升,歐洲多國瓷磚生產商紛紛關停工廠,建筑業也因此面臨嚴重危機。在通貨膨脹率創新高的背景下,企業難以將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。
盡管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瓷磚生產國和第一大出口國,但其市場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,占據25%的市場份額,其次是美國市場,占比8%,其余則分散在眾多小市場中。此時,歐洲能源危機為印度陶瓷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。印度陶瓷業應借此契機,與政府合作,共同開拓新的價格敏感型市場,特別是那些由西班牙和意大利主導的市場。
舉例來說,意大利和西班牙在2021年聯合向西非經濟貨幣聯盟(WAEMU)出口了價值8700萬美元的陶瓷產品。同時,這兩國還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16.2億美元的陶瓷產品,而印度的出口額僅為6000萬美元。考慮到當前的政治局勢,印度可以利用其與伊朗的新興優勢以及正在進行談判的《印度-歐亞自由貿易協定》,實現更短的多式聯運路線,從而降低成本并提高競爭力。
此外,中歐國家如波蘭也為印度陶瓷企業提供了增加出口的機會。雖然印度的出口額從2017年的2800萬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8900萬美元,實現了三倍增長,但在波蘭12億美元的進口市場中僅占8%。相比之下,西班牙和意大利在2021年聯合出口了2.3億美元,而中國出口了3.47億美元。
歐洲的政治局勢為印度陶瓷生產商打開了一扇大門,使其有機會在全球價值720億美元的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。印度陶瓷業正努力抓住這一機遇,加強產品質量和創新,提升品牌影響力,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,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。
下一期將會持續為大家推送印度瓷磚與衛浴行業的最新趨勢,敬請期待!